close

 

8月27日,電影畫面播出西門畫面時,身體依舊安分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早已飛奔回故鄉。



當阿嘉到了茂伯家交接郵件時,看到阿嘉身後的雜貨店及茂伯的家,我的情緒是亢奮、是機動、更是思念。因為,電影裡茂伯的家及那間雜貨店,是自己再熟悉不過的故鄉:滿州鄉永靖村。

如果不是當地人,真的挺難發現劇中茂伯的家,不是位於恆春城裡。看到村莊裡開了二十多個年頭的雜貨店躍上大螢幕,心中更是雀躍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標準的鄉巴佬反應,哈哈哈!

伯家位於滿州鄉永靖村庄內路42號(從出火往佳洛水的路上就會經過)


那一天,抱著滿腔思念的情緒觀看電影,每出現一次故鄉的景點,心頭就不由自主地揪一下,於是整場電影只在關注自己認出哪些故鄉的景點;看完電影後沒幾天,回故鄉特地去拍了茂伯的家。9月13日颱風天,再度進電影院觀看海角七號,這次,是真的被海角七號的劇情感動,歡笑淚水交雜地完整看完它。



茂伯以身為月琴國寶為榮的模樣,使我想起自己的二伯。二伯在滿州鄉是清潔隊員,駕駛著垃圾車。但二伯的垃圾車"放送"的音樂不是少女的祈禱,而是恆春傳統月琴伴奏的民謠"思想起"。和茂伯同樣地,深深為自己的故鄉文化感到驕傲、喜愛。

鎮民代表感嘆:「為什麼恆春這麼美的大海,留不住自己鎮上的子弟呢?」、罵著車城來的馬拉桑:「少年人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在自己的故鄉做事,偏偏要去外地捧別人的LP!」

聽到鄉民代表的一番話,在電影院裡頭的我,想起現在也正為了五斗米而在他鄉捧別人的LP,心裡一橫想要隔天去遞辭呈。不過現實終究是殘酷的,故鄉的人口外流嚴重,就業機會也少,產業類別更是單調、傳統;走出電影院後,還是乖乖地摸摸鼻子,明天繼續工作去。

電影尾聲,看到友子阿嬤的背影,想起已故的恆春阿嬤,黑黝的皮膚、獨特的吃檳榔方式、偶爾講講日語的模樣,又是一幅催淚的畫面。

影評人寫海角七號,大部分都著墨在愛情、親情、劇情。對我而言,海角七號簡直就是一部恆春另一種型式的紀錄片,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不只海角七號,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愛情的抉擇、親情的溫暖、異鄉和在地的衝突。就是因為平凡寫實,才能如此深入人心。

海角七號未來會成為恆春的另一個稱呼,也說不定 {#emotions_dlg.emotion_regular_smile}


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流水席、電子花車、檳榔、雜貨店、放鞭炮...這些小時候覺得平凡不足為奇的生活事物,已經越來越少見?甚至在某些地區已經成為稀有景觀、特有文化,雖然電影裡的雜貨店"福記商行",二十年前是如此,二十年後依舊如此,但誰能保證二十年後的老闆娘還會繼續營業?  

再過個二十年這些特殊而溫暖的事物還可以是台灣人共同的文化回憶嗎?就像中華電信的網路線也可已經遷到台灣最南端了,或許過不久,茂伯所擔任的郵差職業也即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會不會是那些冷冰冰的電子郵件、數位溝通模式?

多些關愛給自己的故鄉吧!

就像今日還有許多人以為屏東恆春只有牛車,但我卻仍以身為屏東人為榮。因為從小我可以打赤腳在外頭跑、頂著烈日下騎腳踏車、躲貓貓時爬到樹上、夏日泡在海水裡,在海邊推海沙而不是人造沙;知道西瓜是長在田裡不是掛在樹上、不用門票就可以看猴子爬樹、躺在庭院就可以觀星,甚至過馬路要禮讓牛、羊。許多許多事物,已經逐漸成為他人課本裡的描述、戶外教學的題材、觀光景點。

台灣的許多傳統文化,逐漸在消失中,而它的消失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鄙棄、放棄及不珍惜。或許海角七號,未來真的成為台灣的紀錄片,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輪轉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